您好,欢迎来到漳州家教网![请登录] [免费登记]
鼠标移到文字上弹出提示层
 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资料分享 > 家长课堂 > 正文

女儿成绩拍第一,家长另类的教育方式!

发表日期:2014-02-01 作者:漳州家教网 电话:18760378910

每天考问孩子学校发生的一切,家庭作业,让她代家长签名,女儿期末考试全班第一,这个妈妈宽松的教育方法很另类哦

记者 邓依依

《上课认真听讲,下课尽情疯狂》,2月16号,网友“love甜儿”在某育儿网站发了一篇帖子,分享她对小学女儿的教育心得,引发众多家长的围观和热议。

昨天,我们联系上了这位妈妈,她叫甘霖,今年34岁,目前是一家外资健康公司的育儿指导老师。女儿甘雨晨今年7岁,上小学二年级。

从不对女儿说谎

甘霖曾经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,女儿出生后,为了女儿的教育,她辞去了稳定的教师工作,买了很多婴幼儿教育的书籍,去了很多家研究机构培训,让她成为了育儿方面的专家。“女儿出生这七年来,大大小小的教育讲座我听了200来场,育儿书籍读了上百本。”甘霖说。

甘霖说,她帖子的内容只是自己的一些教育观点,是她和女儿这么多年来互相磨合的一个结果,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家长和所有孩子。

“比如很多家长会认为我的这种教育方式太过于宽松了,如果孩子不听话、不自觉怎么办?所以这是个习惯问题,而孩子习惯的养成是从出生就要开始培养的。”

甘霖说,她从来没有对女儿说过一句谎话,有时候明明晓得女儿会因为她的话不高兴、大哭,她还是选择告诉女儿,所以到现在女儿对她也从不撒谎。

教给女儿一个好心态

“女儿在上幼儿园的时候,有一天回家给我抱怨,说‘讨厌某某,因为大家都说我的裙子漂亮,就她说我不好看……’”甘霖就给她说,妈妈非常理解你,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,你要学会赞美别人,只要经常赞美别人,别人也会赞美你。果然,第二天,女儿放学回来说,“妈妈,我不讨厌那个同学了,我今天说她的发夹好看,她很高兴,我也很开心!”

有一天,甘霖给女儿换书包,忘了把一个作业本放在书包里,下午放学后,女儿很生气,不停地怪她。

“我当时就给女儿说,妈妈晓得你被老师批评了不高兴,但你要想想有什么好事情啊?晨晨想了很久说,书包变轻了,还有就是下次不会再落下东西了!”甘霖说,她要告诉女儿,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,从那以后,晨晨每天睡觉前都会检查自己的书包。

有些教育方法因人而异,看看专家怎么说

甘霖在网上发的教育心得,我们也请教了几个教育专家,他们也认为,这只能因人而异。

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们的点评吧,√表示对大部分家长适用,×表示对大部分家长不适用,○则是因人而异。

●上课认真听讲,下课尽情疯狂

我对她只有一个要求:上课认真听讲,下课尽情疯狂。

我告诉她,妈妈不在乎你考试多少分,0分也没关系,只要你愿意。但是上课必须认真听讲,只听老师的,不和同学说话,不做小动作,不打瞌睡。下课随便玩,想干嘛就干嘛。

专家点评

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心理学博士张永红点评:对于孩子来说,玩乐和健康跟学习是一样重要的。所以,家长千万不要随便就呵斥孩子“你给我学习去”,应当让孩子在鼓励中感受到关怀。

小学阶段的学习,上课认真听讲,完成家庭作业就够了。许多家长觉得难以把握玩和学的度,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基本的尺度:上课的时候必须专心,放学以后怎么玩都不过分,只需注意安全问题。这不仅是尊重孩子的天性,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信任。从甘霖的教育方法看,她给予了孩子这种充分的信任。

●问老师今天是什么发型

我检验的方法就是,一放学接到她,就开始聊天,聊学校发生的一切,几个老师上课,老师最经典的语言是什么,觉得老师今天最乏味的是什么?哪个老师今天有异常变化?比如发型不同?衣着各异?还是心情不一样?

五花八门的问题之后就隐含了,语文讲了什么,数学讲了什么?举手回答问题几次?这些问题都是在她不经意的聊天过程中无意间透露的,当然我是有意设置的情景。

从她每天跟我的聊天中,就可以知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状况。一个孩子的学习力,来源于良好的专注力。专注力的培养、要求和保持,需要妈妈不断地去提点和关注。专注力包括听觉专注力和视觉专注力。

专家点评

重庆市教科院副院长王纬虹点评:这个方法很奇妙,通过和孩子聊学校、课堂、老师的一些有趣细节,来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的专注度,这是情境教育中的一种。一方面,保持孩子对学校的兴趣,培养她的观察力;另一方面,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,让孩子以快乐的心情和家长交流学习情况。

很多家长最爱问孩子,这次又考了多少分,被老师表扬还是批评了。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很大压力。甘霖的这个方法非常值得其他家长借鉴。

●直接告诉孩子答案

至于回家以后的作业,该做还得做。不过能减的就减了。

比如预习组词,直接就告诉答案,免得查字典太慢了,或者直接帮她写出来,看一遍,完成,无非就是积累词语而已。她看一遍就记得了,所以,看比查字典划算。

口算,每天几十道,家长改,错一罚十。一般都是只要做完了,都会是对的。因为我压根就没看过对错,闭着眼睛就是勾勾,只要态度认真完成,就会全对,老师也不会去查阅。因为口算对一道题错一道题并不能说明孩子水平如何,所以睁眼闭眼就过去了。

唯一要求字要写好,那是关系到态度问题。

专家点评

西南医院心理科医生何梅点评:对此持保留态度,家长最好别这样。如果我们这样做,就会令孩子无法体验自己寻找答案的乐趣,扼杀了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。同时会让他们养成依赖及容易放弃的习惯,令他们失去自学能力。

当孩子要求你帮忙做某些科目的练习,如搜集或整理资料等,可能不少家长都会帮忙,然而,孩子因此而失去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。我们何必全部包揽?其实不如给孩子起个引航的作用。

●从不揪着孩子改正卷子

对于粗心,很多家长见到孩子本子上卷子上的错题都是简单的,就唐僧般的念叨。与其抱怨孩子粗心,还不如找找粗心的原因,是习惯造成的,还是感统失调造成的,还是其他原因,然后帮助她提高即可。

所以我女儿二年级上半期,卷子长期是大叉叉,我看的兴趣都没有,更别说去揪着她改正或者去批评,随她去吧。老师反馈左耳进右耳出,对老师客气尊重即可。

结果期末下来,呵呵,还整个全班第一名,卷子无一瑕疵。所以叫无心插柳,或者叫宽松教育。

专家点评

西南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张仲明点评:很多老师都会让家长配合,批阅孩子的家庭作业,有些卷子也拿回家让家长一起帮忙订正。好处就是让孩子及时弥补知识缺陷,同时让家长在参与过程中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。但也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和负担。

甘霖的方法会让孩子充分放松,也能让孩子感受到信任。但对于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来说,可能正好成为偷懒的理由,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,这个只能因人而异,把握好度。家长要注意一点,不管孩子作业或考卷中错误有多少,都不应指责,更不要呵斥。

●让女儿代自己签名

当然我还有很多过火的做法没分享。比如喊女儿代我签名之类的。这对我的女儿有用,但对其他孩子也许有害。

所以,家长是最好的老师,怎样适合您的孩子您就怎样做。这就是我的观点。

专家点评

张仲明说,让女儿代家长签名,这是不对的,已经越过了教育的底线。虽然这会让女儿感觉到被信任,但同时也教会了孩子,弄虚作假在“必要”的情况下是可以的。这会让孩子挑战更多的底线,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不利。

家里有两份约束评估表

一份约束女儿 一份约束父母

昨天,甘霖给我们展示了两份约束评估表。一份是针对他们夫妻二人的,一份是为女儿量身定做的,自律公约是共同的,申明三人互相监督、互相打分。这也是甘霖夫妻送给女儿的小学入学礼,要求她遵守交通规则、阅读课外书籍、定时给父母讲故事……一共22项。

这份约束评估表分值用星级来表示。甘霖说,根据女儿行为习惯,22项要求有不同星级标准,女儿平时越难做到的,星级越高。比如学成语,积累容易运用难,因此积累一个成语奖励1颗星,学会运用一个成语则奖励5颗星。

夫妻俩还出台了积分奖励制度:积满100颗星可兑换小奖品,如橡皮、铅笔;积满1000颗可换大奖品,如儿童自行车、米奇公仔;积满10000颗则能获得出去旅游的机会。“奖品既包括女儿日常所需,又有她很憧憬、觉得超值的东西。这些都会鞭策、鼓励着她完成评估表上的要求。”

别在孩子专心玩时

催促他做功课

如果孩子在一边玩得兴起,还不去做功课,很多家长这时候都会催促孩子,“赶紧做作业去!”对此专家们指出,这样做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。

首先,孩子会失去一次专心投入的机会,令他们无论在学习、游戏或工作上都缺乏投入感与专注力。同时,由于他们认为因功课而令他们无法继续该项活动,会对功课产生一种厌恶感。他们还会因此而产生一些负面情绪,如烦躁、抵触情绪或压抑不满等。

我们可以经常锻炼孩子的自律能力。透过不同的形式,让孩子充分明白他们的权责及反思能否承担种种后果。在进行一项活动前,鼓励他们先完成功课、自行制定完成该项活动的时间,及因未能达到制定的目标而承担的后果等。另一方面,我们更应重视“从游戏中学习”及孩子的成就感的意义。不要忘记让孩子体验关爱和成功。

玩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

越会玩的孩子越聪明

美国《新闻周刊》最近发表文章,点评了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,其中引人瞩目的是关于孩子玩与学的关系。

弹钢琴或会演奏乐器的孩子,在语言能力上的得分比不学乐器的孩子高出15%。

有氧锻炼可以使儿童的执行能力增强100%。

学习杂耍可以使儿童大脑的灰质容量增加3%。

每天玩两小时电脑游戏的学生,在校考试成绩比不玩游戏的学生低9.4%。(沉溺电子游戏无疑对孩子的发展不利。但是,适当地玩些电脑游戏可以增加孩子对电脑的了解和掌握,并能够提高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。 )

给孩子玩耍的时间,会促进孩子的学习,同时能够增加孩子的交际能力和以后适应社会的能力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漳州家教网

分享到: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